本文目录一览:
桥式起重机的小车上装有什么
1、过载限制器功能:超载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8%。当负荷达到额定负荷的90%时,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当提升重量超缓喊过额定提升重量时,能自动切断提升电源,并发出禁止报警信号。应安装:额定起重量大于20t的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lot的门座起重机,铁路起重机,门座起重机。适合安装:额定起重量为3-20t的桥式起重机,额定起重量为5-10t的门座起重机,起重力矩小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2、扭矩限制器功能:力矩限制器的综合误差不应大于10%。当负载力矩达到额定起升力矩时,能自动切断起升或变幅的动力源,并发出禁止报警信号。应安装:起重能力等于或大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以及起重能力等于或大于25t·m的塔式起重机..适合装载:起重量小于16t的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铁路起重机。3、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功能:必须保证吊具提升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提升动力源。应安装:所有类型的起重机。4、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功能:在吊具可能低于下限位置的工况下,应保证当吊具下降到下限位置时,能自动切断下降动力源,以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不小于设计规定的圈数。应按要求安装:桥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5、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功能:保证机构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动力源并停止运动。应安装:桥式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的大车和小车,门座起重机的吊臂处于作业的极限位置。6、歪斜调整和显示装置功能:当两端的腿因前进速度不同而产生偏差时,能向驾驶员指示偏差并调整偏差。适合安装:跨度等于或大于40m的门式起重机。7、振幅指示器功能:确保带变幅机构的起重机能正确指示吊具的振幅。应安装: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8、联锁保护装置功能:动臂支撑动臂的止动器和变幅机构,使变幅机构在止动器的支撑功能解除后才能启动。应安装:塔式起重机。功能:从驾驶室进入桥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的门以及驾驶室的舱口门。当门打开时,起重机的操作机构不能启动。当驾驶室位于移动部件中时,当通向驾驶室的通道的门打开时,操作机构不能启动。应安装:桥式起重机。9、电平表功能:应具有检查带支腿起重机倾斜度的扰薯野良好性能。应安装:起重能力等于或大于16t的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10、防止吊臂后退的装置功能:应保证当变幅机构的行程开关失效时,能防止臂架后倾。应安装: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可变臂塔式起重机;11、极限扭矩限制装置功能:当转动阻力矩大于设计规定的力矩时,可以滑动,起到保护作用。应安装:塔式手橡起重机和门座起重机时,旋转机构可能自锁。12、缓冲器功能:应具有良好的吸收运动机构能量和减少冲击的性能。应安装在:桥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的小车运行机构或轨道的末端,门座起重机的变幅机构中。13、轨夹、锚固装置、铁鞋功能:对于露天在轨道上工作的起重机,其夹轨器、锚固装置或铁鞋应能独立承受非工作状态下的最大风力而不被吹动。应安装: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适合安装:露天工作的桥式起重机。14、风速和风力警报功能: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在风力大于6级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并应具有瞬时风速和风力等级的显示能力。沿海作业的起重机可以设置为风力大于7级时发出报警信号。应安装:臂架铰接点高度大于50m的塔式起重机和高度等于或大于30m的门式起重机。15、腿部收缩锁定装置功能:当支腿缩回时,工作时需要撞击支腿的移动式起重机能够可靠地锁定。应安装: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铁路起重机。16、旋转定位装置作用:移动式起重机在整机运转时,使汽车保持在固定位置。应安装: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17、登车信号按钮功能:安装在起重机容易够到的安全地方,让司机知道有人上车。适合安装:带司机室的桥式起重机,司机室在上部和运动部分的塔式起重机,司机室在运动部分的门式起重机。18、防倾翻安全钩功能:汽车检修时,不能翻车。应安装:单主梁、主梁一侧有吊钩的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安装在小车架上。19、维护吊笼功能:用于高空导电滑线的维护,其可靠性不应低于司机室。应安装:桥式起重机靠近滑线一侧。20、扫轨板和支撑架作用:为防止大车车轮下进入异物,断轴时车轮滚出造成起重机脱轨,扫轨板与轨面的距离不应大于lomm,支撑架与轨面的距离不应大于lomm。应安装:桥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的小车运行机构。21、轨道终点挡板功能:防止起重机脱轨。应安装:桥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22、导电滑线保护板功能:防止触电。安装:桥式起重机的驾驶室位于大车滑线端时,应在通往起重机的梯子与滑线之间设置防护板;桥式起重机大车滑线端的端梁下,应设置防护板,防止吊具或钢丝绳与滑线意外接触;桥式起重机多层布置时,下层起重机的滑线应沿全长设置防护板;其他使用滑线的起重机应配备易受电击部件的保护装置。23、裸露运动部件的防护罩作用:保护起重机上外露的活动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链轮、链条、传动带、滑轮等。安装:根据上述要求,所有类型的起重机都应安装防护罩。适合安装:桥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的主梁不经常有人攀爬。24、电气设备防雨罩露天作业的各种起重机的电气设备应配备防雨罩。
【里查德米尔课堂】一篇文章告诉你机械腕表的上链原理
瑞士知名腕表品牌里查德米尔享誉全球,巅峰造极的制表工艺受到各界人士青睐。前段时间,日本知名企业家前泽友作搭乘飞船去国际空间站体验了12天失重环境下的生活,选择佩戴的就是里查德米尔 RM 27-02——一款重量(含表带)仅有38g的腕表。
前泽友作和他的RM 27-02
如果你是从这枚腕表开始接触里查德米尔(RICHARD MILLE,下面简称RM),那这块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也许既不是RM标志性的镂空盘面,更遑论明快的橙白配色,而是它匪夷所思的重量实测值——区区38克!
熟悉这个品牌的人都知道,这就是里查德米尔的常规操作,通过材料学的进步、结构的合理化来得到超前的性能,然后把多项独家成果同时放进一枚腕表里。鉴于这种现状,作为对RM的设计思路有些许感想的我来说,还是希望通过很多人理解机械表的第一课——自动上链系统,来让大家能更烂空多地从技术角度理解这家年轻有料的制表商,看看他们在这些年来到底实现了哪些技术上的新进展。
常说的“上链”是怎么回事?
腕表的结构用简单的方式说,就是利用一个动力源来驱动庞大的齿轮系统,最终让指针旋转起来,而这个动力就是发条盒。既然是“盒”,它的内部当然是空心的构造,用来容纳一根展开后长达几十厘米的螺旋形金属薄片,也就是发条。发条的一端被固定在盒子中心的发条枝历慧轴上,另一端则利用摩擦力紧贴住发条盒内壁。
打开的发条盒、未上链的发条
由于发条是被挤压进盒中的,在里面一直处于蜷缩的状态,它会不断地释放这股压迫力(也就是应力),试图把自己恢复成舒展的原状。这就像用手指捏扁一根弹簧,你能感受到它虽然被捏扁了,但始终在输出反抗的力,如果一放松,它就弹回原样。腕表的动力来源,就是靠着发条的这份努力来驱动整个系统,但刚装进发条盒里的发条其实处于“空链”状态,虽然也有一些应力,还没有强大到能让腕表工作起来,需要“上链”。 上链机构就是利用一枚旋转起来的自动陀、或者表冠,分别通过不同的齿轮组把扭力传递到发条上,使发条进一步蜷缩在一起,那发条就能积累足够的应力来驱动第一枚齿轮、进而整个腕表都被激活起来。紧紧蜷缩在一起的发条就处于“满链状态”。
上链会不会过度?
现在的腕表通常都有“满链保护机构”,也就是猛答在发条最外圈焊接一段“副发条”,你看发条尾端那一段蜷曲方向和主发条相反的部分就是了。
发条松弛和上紧时不同的状态
一旦保护机构失效,副发条不打滑,继续上链就会过度,应力持续增加无法释放,可能损坏上链机构。这就是目前比较典型的上链系统的工作方式。如果你觉得这套系统非常行之有效,倒也没错,毕竟腕表行业一百多年走到今天也是趟着风风雨雨过来的,大家都采用的最大公约数,想必可靠性也是有一定保障。但显然,RM作为行业中不循规蹈矩的存在,在上链方面也做着创新性的尝试。
什么是“扭矩限制表冠” “离合摆陀”?
在传统的上链系统里,虽然副发条打滑的动作从正面意义来说保护了上链系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打滑动作使得副发条和发条盒之间会产生尖锐摩擦,如果持续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碎屑、让其他零件受损。针对这样的情况,里查德米尔在他家的腕表RM 030上搭载了两种首次在腕表上登场的机构,对上链系统进行保护,它们就是“扭矩限制表冠”和“离合摆陀”。
RM 030
先说扭矩限制表冠(Torque-Limiting Crown,下面简称TLC)。所谓扭矩,简单粗糙地说,就是拧一个物体时,该物体受到的扭力,它的单位是牛米(N·m)。扭矩限制表冠,它的特点是在上满链以后继续拧动,表冠会呈现打滑的手感,毫无阻力。
扭矩限制表冠
在工业上有一种与其类似的常用机械部件——扭矩限制器(Torque Limiter,下面简称TL)。TL通过特殊的机械构造,使得它在承受过大的扭矩时发生打滑现象或直接松脱,不再把应力传导到后面的机构,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等到扭矩恢复成设定允许的数值后,TL又会自动啮合、传递扭矩。TL在工业机械上常有应用,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技术。 这种设计的优势一目了然,如果发条已经上满,表冠再怎么拧,它的扭矩也无法传递到后面的机构,最终也不会使副发条打滑、又能上紧发条,对于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效的。RM的工程师在开发时将TL的技术引入到了自己的腕表制造中,以此来优化腕表的上链效率。 既然手动上链有了保护机制,那自动上链的也有发挥同样作用的“离合摆陀(Declutchable Rotor)”来避免该问题。
离合摆陀装置
经过RM四年研发才最终完成的离合摆陀系统在上满链的状态下,会从某个齿轮开始自动脱离系统、不再向发条传递扭矩。这时候表盘上12点位置的“上链指示器”会从“ON”切换到“OFF”,表示摆陀已失效。等到发条逐渐松弛,剩余的动力储存只剩40小时的时候,离合摆陀会自动接回系统中,开始上链。
“可变几何结构摆陀”又是怎么回事?
前述的表冠和摆陀设计,可以把它们归结为离合装置,是通过众多机械零件完成恰到好处的动作来实现的。那有没有靠更少的零件就能实现同样功能的简单设计呢?我不敢说完全实现,至少曾经让我觉得最有希望的设计,首推RM的“可变几何结构摆陀(Variable-Geometry Rotor,下面简称VGR)”。 以RM 07-01为例,它虽然是一枚女士腕表,45.66毫米 × 31.4毫米的长宽尺寸在RM家族里显得分外小巧,但从它搭配了VGR这点一上看,依然是血统纯正的RM。
RM 07-01
可变几何结构摆陀,就是将通常的一整块摆陀的最外沿做成位置可调节的配重块。放松配重块上的四颗螺丝,可以将配重块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再重新固定,这样就能改变摆陀的惯性。两个配重块越靠近,摆陀的旋转惯性越强、上链越高效,当配重块靠向两边时,就得到相反的效果。
可变几何结构摆陀
据RM的说法,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有区别,每天的运动量也不同,固定的上链效率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研发了这种可变结构的摆陀允许佩戴者调整自动上链系统的敏感度,以匹配自己的生活状况。这其实也戳中了很多人的痛楚,为了在上链“过度”和“不足”之间获得平衡,运动时暂且摘下腕表或者每天手动补链都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调节方式,所谓的“自动上链”也并没有多么“自动”。VGR的存在鼓励着用户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上链效率,这种特别的定制感在当今的制表业依然是罕见的。定制感显得如此特别,但稍加深究,它的设计思路只是将单一零件分散成几个模块并充分利用而已。模块化是业内的一股趋势,比如早年的一大块夹板经过不断的模块化而变得越发小巧,这样一来,机芯设计的变更只会让相应的夹板被弃用,而不是整块废弃。把一块自动陀分成三部份的做法异曲同工,但RM这样做的目的却是为了自定义上链效率,颇具开创性。有没有感觉似曾相识?没错,这就和“扭矩限制表冠”或者“离合摆陀”一样,又是一次成熟思路的崭新运用。 VGR的出现描绘了一副让人期待的图景,但作为该设计的首次实装确实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由于调整的过程涉及到打开表壳、使用专用螺丝刀,所以得让专业制表师来亲自操刀。在前面介绍过的RM 030以及其他表款上也有相似的VGR,佩戴者始终无法自行调整。
RM 030上的可变几何结构摆陀
本来是为了“自定义”而设计的功能,却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操作。为此,RM继续着升级的步伐,在最新发布的RM 35-03上让我们看到了VGR的完全进化。
新推出的“蝶形摆陀”有多特别?
以网坛传奇Rafael Nadal命名的RM 35系列走到了第十年之际,系列第四款腕表RM 35-03被推向市场,它分为两种不同配色的款式。里查德米尔似乎也对它寄予厚望,在它身上投注了相当多的独特技术,其中最让我惊呼的,非“蝶形摆陀(Butterfly Rotor,以下简称BR)”莫属了。
RM 35-03
普通造型的摆陀大家都熟悉,也就是一块金属的半圆形配重块,安装在机芯中央的中轴上。它对腕表佩戴者日常的手腕活动做出反应,在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下开始旋转,带动一系列齿轮,为发条上链。如果要调整摆陀的上链效率,常规的方法是把摆陀做成不同大小、选用不同的材质。这样的“调整”,决定权在于制表商,他们都声称自家的上链效率能照顾到多数人。事实上在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指标、规范的测试方法来帮助我们横向对比,诸如“单向上链和双向上链哪个效率更高?”之类的争论就是这种无序现状的负面反映。等到大家都意识到类似的你来我往没有尽头时,干脆也就不把上链效率当回事了。但里查德米尔通过可变几何结构摆陀、以及现在进一步升级的蝶形摆陀,让上链效率有了实打实的、物理上绝对可信的变化——而且还是可以自定义的。
蝶形摆陀
蝶形摆陀,顾名思义,摆陀能够像蝴蝶双翅一样左右打开。它分为两扇小摆陀,能通过一组齿轮和杠杆控制它的开合。当两扇摆陀合拢时,它们结合成传统的半圆形摆陀的状态,所有配重都聚拢在一边,随时准备上链。当摆陀被左右打开,会对称地分布在中轴两边,摆陀重心移到中间位置,不再随着手腕的运动而剧烈转动,上链效率明显减弱。
蝶形摆陀打开状态,呈对称状
它的原理和可变几何结构摆陀一样,改变重心的分布来调整上链效率,但在此基础上又有两点明显改进。首先,蝶形摆陀可以打开到完全对称的程度,明显会比上一代方案更强烈地制约摆陀的旋转,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得更为彻底。其次,开合操作可以通过表壳上7点位置的“SPORT MODE” 按钮一键触发,终于不用拆表壳了!盘面上6点位置的上链指示器能告诉你目前摆陀能否上链,不用摘下腕表翻过来确认。 也就是说,RM 35-03的蝶形摆陀进一步优化了可变几何结构摆陀的功能性,成为佩戴者可以亲自并且轻松地调整上链的机构。
SPORT MODE按钮
说到这里,大概可以看出RM的上链技术分为“自动”和“手动”两条路线。“扭矩限制表冠”和“离合摆陀”是自动感知扭矩的强度、自动切换离合,属于前者。好处在于把扭矩控制在了合适的区间里,动力足够又避免磨损。而“可变几何结构摆陀”、“蝶形摆陀”通过模块化设计给了佩戴者更多的自定义空间,虽然佩戴者其实对于摆陀的上链效率的拿捏不如制表厂来得准确,但重要的还是亲手操作的参与感。
佩戴RM 35-03的纳达尔
话说回来,看到摆陀打开的时候,我都没有想到什么上链效率之类的复杂理论,而是单纯被这种超出预想的构成方式所撼动,谁能想到摆陀还能像变形金刚一样切换状态?RM虽然看上去具备浓郁的理性气质,惯于围绕最后的成效来做文章,但某些设计还是能带来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新奇的体验。不光是蝶形摆陀如此,更早之前的“快速上链装置”已经让我们见识到里查德米尔好玩的一面。
“快速上链装置”的意义在于快?
RM 65-01是2020年末里查德米尔推出的一款高度复杂功能腕表,具备高振频机芯、可变几何结构摆陀、功能指示器、双秒追针计时等硬核功能。但对我来说,最愿意体验的,倒是另外一项“快速上链装置(Rapid Winding Mechanism)”
RM 65-01
根据RM的简单介绍,“快速上链装置”是继表冠、自动摆陀之后的第3种上链方式。具体操作是按下8点位置的按钮,相关机构会产生扭矩,为发条上链。
从空链到满链,需要按125下。
快速上链按钮
它每按一下所输出的扭矩都是经过了RM的反复验证所得出的合理值。虽然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值到底是多少、是否真的合理,但至少扭矩输出得更为均匀,不像拧动表冠时那样还要考虑到手指的力道是否适中。从这点上来看,它对于上链机构来说一定是有实际的保护作用。
快速上链装置结构图
另一方面,我原来因为它要按125下才能满链这一点而怀疑过它的实用性,毕竟“拧表冠30圈”和“按压125下”,好像前者省力多了。但我们常说消费前最好眼见为实,果然有一天起床后,我拿起腕表手动上链,重复拧动表冠时立刻意识到了快速上链装置其实相当实用——有了它,就可以单手上链!如果有这样一枚,我可以在一只手喝咖啡、玩手机看新闻的同时用另一只手完成上链。虽然只节省下了那么一分钟,但能在这样枯燥的一分钟里兼顾其他事情,应该能让这个早晨变得惬意很多。
至此已经将近年来RM在上链技术方面的重要进步大概梳理了一下,那让我回到开头,里查德米尔的技术真的让人眼花缭乱?其实一路写下来,我感觉恰恰相反,他们只是擅于站在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成功基础上挖掘出新的运用方式,这一切对于看惯了今天其他制表大厂作品的我们而言,感觉陌生而新奇也是情有可原,它那种对于机械联动装置的灵活运用、还要当作立身之本在每一款作品上都有体现的做法,在业内可谓罕见。
“产量越大则成本越低”是制造业最基本的逻辑,选择上述种种小众的设计方案、把工业上一个大尺寸的机构给小型化到塞进腕表的方寸之间,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到生产设备和工艺设计都要重新摸索,付出的成本不亚于任何我们通常概念中的“创新”。但正是因为RM这种“自成一派”,又不计成本地重新思考和定义腕表机芯结构,才成为众多机械爱好者所追求的腕表品牌。
如果说“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那RM就是最忠实的践行者。如今,RM每年会推出多款机械腕表,不断探索制表的更多可能,每一款都会给行业带来惊喜。
为防止起重机超载应装设什么限制器
起重机的安全保护装置及功能1.过载限制器它是起重机防止超载的安全保护装置,也叫重量限制器。其安全功能是在起重机载荷超过额定值时停止起吊动作,避免超载事故发生。超载限制器广泛用于桥式起重机和升降机。一些臂架起重机(如塔式起重机和门式起重机)将过载限制器与扭矩限制器结合使用。过载限制器有机械和电子两种类型。(1)机械式:通过杠杆、弹簧、凸轮等作用驱动冲击杆。过载时,冲击杆与控制升降动作的开关动作,切断升降机构的电源,控制升降机构停止运行。(2)电子式:由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控制执行器、负载指示器等部件组成,集显示、控制、报警等安全功能于一体。起重机在起吊载荷时,承载构件上的传感器变形,将载荷的重量转化为电信号,经运算放大后指示载荷的数值。当载荷超过额定载荷时,起升机构的动力源被切断,使起升机构的起升动作无法实现。2.扭矩限制器力矩限制器是臂架起重机的综合安全保护装置。众所周知,起重臂起重机的载荷状态是由起重力矩来表征的。起重力矩值由起重重量和振幅的乘积决定,振幅值由起重臂的臂长和倾角余弦的乘积决定。这样,起重机是否超载,实际上是受到起重重量、臂长、吊臂倾角等因素的限制。同时还考虑了工况等很多参数作为约束,控制起来比较复杂。目前广泛使用的微机控制力矩限制器,可以综合各种情况,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力矩限制器由载荷检测器、臂长检测器、角度检测器、工况选择器和微型计算机组成。当起重机进入工作状态时,实际工作状态下各种参数的检测信号输入计算机,经计算、放大、处理后,与预存的额定起升力矩值进行比较,同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相应的实际值。当实际值达到额定值的90%时,会发出预警信号,当实际值超过额定载荷时,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起重机会停止向危险方向运动(起升、延伸、下降、转弯)。3.缓冲器它是安装在轨道运行起重机金属结构端部的安全装置,具有吸收运行机构碰撞动能、减缓冲击的安全功能。缓冲器安全检查的主要指标是安装是否牢固可靠,并袜部件兄蔽空是否完好,吸收动能的能力。缓冲器的工作原理是,如果单台起重机的大车(或小车)意外冲到轨道行程的终点,缓冲器可以与同一水平的轨道终点挡板(另一个安全装置)相互作用;如果同一跨度轨道上的两台起重机发生碰撞,它们将与两台起重机金属结构相对表面上的缓冲器一起作用。保险杠通过自身的变形,可以迅速将碰撞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进行吸收,从而减少碰撞力的冲击,避免对起重机的伤害。常见的有橡胶缓冲器、弹簧缓冲器、液压缓冲器。(1)橡胶缓冲:缓冲是通过橡胶在碰撞时的弹性变形来实现的。因为吸收的能量少,所以一般用在移动速度较低的起重机上。(2)弹簧缓冲:能迅速将大部分冲击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压缩势能。适用于中等移动速度的起重机,应用最为广泛。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对起重机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但通过技术手段,其性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3)液压缓冲器:利用油缸的活塞挤压油液做功来消耗被撞击时的动能,适用于运动速度较高的起重机。优点是可以吸收更多的冲击动能,没有反弹效应;缺点是结构复杂,环境温度对油品性能影响较大,缓冲器的作用也会受到影响。4.防风防滑安全装置这是防止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在强风作用下沿轨道滑动的安全装置。应安装在室外工作的轨道起重机。它的安全作用是当起重机在非工作状态下遇到最大风力时,起重机不会被吹翻,从而防止起重机在轨道末端倾覆。常见的防风装置有轨夹、锚固装置、铁鞋等。(1)夹轨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露天轨道起重机。它的工作原理是用夹子夹住钢轨头部的两侧,通过结合面的夹紧摩擦力将吊车固定在钢轨上,使吊车不能滑动。夹轨器的设计要求是夹轨器的夹紧力必须大于吊车的滑动力,以保证吊车在当地最大风力下保持不动;夹轨器的闭合应依靠装置部件的重量或弹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依靠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以防止供电中断时夹轨器发挥作用;动力的夹轨动作应滞后于运行机构制动器的动作,以消除起重机制动时可能出现的剧烈振动。(2)锚固装置:通过螺栓或板装置、链条或顶杆将起重机与轨道基础连接成一体,用于在非工作状态下遇到大风暴时固定起重机。由于锚定装置只能位于轨道羡瞎上的特定位置,起重机只能在运行到该位置时被锚定,因此不适合在紧急情况下立即防风。(3)铁鞋:是一种楔形的装置。使用时,楔尖插在车轮踏面和轨道顶面之间,铁鞋的斜度构成车轮滑动的阻力。5.极限位置限制器又称行程限制器,其安全功能是保证工作机构在运动时,在接近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动力源,停止运动,防止行程越位。极限位置限制器由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一个是触点(撞块或安全尺),安装在工作机构的运动部件上;一个是行程限位开关,是控制工作机构运动方向或行程距离的主要电器。它固定在极限位置的轨道上或起重机的金属结构上,连接在工作机构的控制电路中。当某一方向的运动接近极限位置时,触点触动行程限位开关,切断运动方向的控制电路,停止该方向的运动,同时接通反方向的运动电路,使运行机构只能向安全方向运行。起重机的极限位置限制器有:(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所有类型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和变幅机构中至少应安装一套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起吊液态金属和其他危险品的起重机必须安装两套起升机构,两套限位器的开关动作应顺序,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和不同的断路器。(2)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其安全功能应保证吊索下降到下限位置时,自动切断下降动力源,以保证卷筒上钢丝绳的缠绕不小于设计规定的安全圈数。或塔式门座起重机的变幅机构、港口门座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等有下限位要求的机构应设置下降限位开关。其他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是否装有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不是强制性要求。(3)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在轨道起重机的小车(或小车)运行机构中靠近轨道端部必须设置行程限位开关,一般由限位开关和触发开关的安全尺共同使用。6.联锁保护也称为联锁开关或舱口开关,其安全功能是将联锁开关的状态与起重机工作机构的运动联系起来。当开关断开时,受其限制的相应工作机构不能启动,只有当开关闭合时,才能执行联锁工作机构的动作;当机构移动时,如果相应的门开关打开,将发出停止指令。联锁保护可以防止起重机的某些机构在一定条件下运行而伤人。需要联锁保护和受限工作机制的部件如下:(1)从起重机驾驶室门和大车运行机构之间的建筑物上攀爬;(2)司机室用于登上桥梁的舱门或通道栏杆门和小车运行机构;(3)当驾驶室位于移动部分时,驾驶室入口的门和小车运行机构之间;这样可以防止有人从建筑物上跨进或走出吊车时,或有人在吊车主梁上做设备维修时,在司机不知情的情况下操作吊车,造成机构操作伤人。7.零位保护桥式起重机的起升、大车运行、小车运行三个工作机构分别由三个操作装置控制,必须设置接零保护。它的保护作用是,只要一个机构的控制器不在零位,所有机构都不能启动;只有当各机构的控制器设置为零时,工作机构的电机才能启动。零位保护用于防止起重机开始运行时或停电后恢复供电时,司机无思想准备启动总开关时,一个或几个机构突然动作造成的意外伤害。8.应急开关所有起重机必须配备紧急开关或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断开主电源的装置,并设置在便于司机操作的地方。联锁保护、行程限制、零位保护、紧急开关等。,经常在起重机的控制电路中起联合作用。只要有一台设备处于异常状态,起重机就不能启动或停止向危险方向运行。9.偏转调节和显示装置对于大跨度龙门起重机和吊车,当两端支腿因前进速度不同步而产生偏差时,该装置能指示偏差并调整偏差。10.振幅指示器当安装在带有变幅机构的起重机上时,它能正确指示吊具的振幅。11.电平表当安装在移动式起重机上时,您可以检查支腿起重机的倾斜度,并显示起重机主体的水平状态。12.吊杆防倾斜装置在具有柔性变幅机构的臂架起重机上,当变幅机构的变幅行程开关失效时,可以防止臂架后倾。13.极限扭矩限制装置当用于臂架起重机的臂架的旋转阻力矩大于设计扭矩时,装置中的摩擦元件滑动,切断动力输入,停止旋转运动,从而起到保护作用。14.风力和风速警报安装在露天工作的起重机上。当风力大于6级时,能发出报警信号,并显示瞬时风速和风力等级。沿海作业的起重机可以被指定在风力大于7级时发出警报信号。15.腿部收缩锁定装置当安装在工作时需要踢腿的移动式起重机上时,其安全功能是双向锁腿,保证起重机踢腿起吊时“软腿”不会回缩。当起重机完成提升操作时,支腿在缩回时能够被可靠地锁定,从而能够防止支腿在起重机运行时自动伸出。16.旋转定位装置用于保证汽车起重机在道路上行驶时,转盘上的升降结构保持在固定的位置,防止行驶中摆动。17.防倾翻安全钩将吊钩安装在单梁起重机主梁的一侧,以防止小车翻倒。18.检修吊笼。用于高空导电滑线的维护。其可靠性不应低于驾驶室。19.扫轨板、支撑架和轨端挡块。扫轨支撑架用于清扫起重机行进方向轨道上的障碍物;轨道的终点挡板设置在已铺设轨道的末端,与起重机(或运行小车)移动结构上的缓冲器配合,防止起重机(或运行小车)脱轨。20.导电滑线保护板用于防止人意外接触带电滑线而发生触电事故的防护挡板。使用滑线的起重机应在易触电部位安装该装置;(1)当桥式起重机的驾驶室位于大车滑线端时,应在梯子、行走平台和通向起重机的滑线之间设置防护板。(2)沿线桥式起重机大车端梁下,应设置防护板,防止吊具钢丝绳与滑线意外接触。(3)同一跨度桥式起重机多层布置时,下部起重机的滑线应沿全长设置保护板。21.覆盖保护层暴露在起重机上的可移动部件,如开式齿轮、联轴器、传动轴、链轮、链条、传动带、滑轮等。,应配备防护罩。室外起重机,其电气设备应装有防雨罩。2.倒车报警装置当流动式起重机向后行驶时,它能发出清晰的报警声信号和交替开关的灯光信号,提示起重机后面的人员迅速避让。
扭矩限制器如何找正?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扭力限制器都是双向保护的,并且理论上正反向的保护扭矩值(过载打滑扭矩)相同。但是也存在一个方向可以过载保护另一个方向不能过载或者过载扭矩不同(大或者小)的类型(一个方向可以过载打滑,而另一个方向等同于刚性联接,该方向传递的扭矩增大时无法实现脱离动作。或者,两个方向的打滑扭矩值(脱开扭矩值)不同,但是双拍渗向的扭矩值也是呈一定的函数关系)。
如回答1中所说,若正反向扭矩值相同(市面上大部分型号都是如此,理论上。实际上因为加工都会有微小的误差,一般迟冲可以忽略不计),则在正转脱开后,以同样的力矩反转,是无法复位带动传动件的。
若正转可以脱开打滑,反向是无法过载的。那么上述情况,正装码贺歼过载脱开后,显而易见,反转是可以带动负载转动的。
若正反向的脱开扭矩值一大一小,那么必须要反向的脱开扭矩值大于正向的脱开扭矩值,才能够在正向过载脱开后,同样的扭矩反转时才有可能带动负载。注意,只是有可能。并不是因为反向脱开扭矩比正向大就一定能反向能带动负载。此时取决于问题中描述的“同样的扭矩”所指的扭矩值是否还要比反向的脱开扭矩值大。如果比反向脱开扭矩值大,则依然带不动。如果比反向脱开扭矩值小,则可以带动。
KTR扭矩限制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mayr扭力限制器、KTR扭矩限制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